历史趣闻
朱起凤,这位浙江海宁的杰出人物,曾在光绪末年于书院执教鞭。某次,当他审阅学生的策论试卷时,偶见其中一句使用了“首施两端”这一词汇。他误以为这是学生的笔误,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修改为“首鼠两端”。然而,当考试结果公布时,书院内一片哗然,甚至有人写信讥讽朱起凤。原来,学生并未犯错,“首施两端”一词确有出处,例如在《后汉书》中便明确记载着这一词汇,并注明“首施”即为“首鼠”。
这一事件对朱起凤触动极大,他深感自己的学识尚浅,知识面仍需拓宽。自此,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认真研讨,凡是在古籍中遇到的“首施”、“首鼠”这类音义相近的词汇,他都会仔细摘抄,并进行分类整理。历经三十载的辛勤耕耘,经过十余次的精心修改,他终于完成了这部洋洋洒洒、多达三百多万字的巨著《辞通》。这部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得到了诸如章太炎、刘大白、胡适、钱玄同、林语堂等一众著名学者的高度赞誉,他们纷纷为之作序,大力推荐。
朱起凤不仅勇于承认错误,对于旁人乃至自己学生的批评,他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并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种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无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
沈从文,这位文学巨匠,在初次脱下军装后,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故乡凤凰城,前往芷江寻找新的出路。虽然沈家的亲友众多,且不乏有权有势之辈,如他的五舅,这位曾身居县长要职的舅舅,后来转任警察所所长,对这位年轻的侄儿颇为器重,将他招至身边工作。然而,十六岁的沈从文已经在军队中历练得颇为成熟,他在警察所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尤其是在警察所兼管税务后,他负责征收“屠宰税”,这个尚未长出胡须的少年,每天手持账本在芷江城内穿梭,威风凛凛,令那些屠户们无不敬畏三分。凭借着沈家在湘西地区的深厚影响力,沈从文想要在当地过上安稳的生活,自然不是难事。甚至有多家显赫家族相中了他,希望他能成为自家的女婿,任由他挑选。
然而,正值青春期的沈从文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迷上了一个女孩子,并因此拒绝了所有的提亲。不幸的是,这却是一场骗局——他被一个姓马的私生子以“姐姐想约你去家里玩”为由诱骗。也许是爱情的魔力让他失去了理智,他坚定地拒绝了所有贤达的提亲,心中只有那个“姐姐”。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那个姓马的小子利用了。那个小子开始频繁地接近他,并不断向他借钱,最终竟然将沈从文保管的母亲卖地的钱款骗走了一千多元。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沈从文的青春期冲动所致,他被那个姓马的小子以“姐姐”的名义欺骗了,而那个“姐姐”对此事一无所知。
真相大白后,沈从文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羞愧之中。他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家人和朋友,尤其是想到那一千元钱对于已经败落的沈家来说是一笔巨款,他更是觉得对不起母亲。因此,他选择了悄悄地离开芷江,开始了新的漂泊生活。
沈从文,这位文学巨匠的青春时期,虽是小小插曲,却因其非凡的身份而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一次的离别,竟然孕育出了一个百年难遇的文学天才,沈从文的名字,从此在文坛上熠熠生辉。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齐白石老人的画作在画坛上独领风骚,然而,随着他名声的日益响亮,市面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冒名之作。有些购画者,手捧画作上门,请求齐白石鉴别真伪或题写题记。为了避免混淆视听,齐白石干脆公开发表声明:“予之画从借山馆铁栅门所出者无伪作。”而他的夫人胡宝珠,同样擅长绘画,为了避免外界对“夫人捉刀”的猜疑,齐白石甚至忍痛让胡宝珠放下了画笔。
胡宝珠在十八岁那年嫁入齐家,每当齐白石作画时,她便在一旁理纸磨墨,耳濡目染之下,她也逐渐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不时尝试作画。她天资聪颖,画艺日渐精进。有一次,齐白石看到一幅《群鹅图》放在画桌上,误以为是自己的作品,便挥笔题款:“三存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并连钤三印。然而,过了一天再仔细欣赏时,才发现这原来是夫人的临摹之作,于是他立即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后来,胡宝珠又创作了一幅《群虾图》,拿给丈夫品评。齐白石在欣赏之余,既为夫人的成就感到高兴,又担心外界会因此散布流言,说他作画有夫人代笔,甚至连借山馆的画作也不可靠了。胡宝珠原本作画只是为了消遣,得知丈夫的担忧后,她毅然放下了画笔。
三国时期,吕岱身居高位,声名显赫。他的朋友徐厚常常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缺点。然而,吕岱并没有因此责怪徐厚,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他。这种不畏批评、虚心接受的态度,正是吕岱成为一代名将的关键。
同样,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演出《杀惜》时,也曾遭遇过批评。一位老人直言不讳地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妆更衣,便用专车将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敬地向他请教:“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还望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在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中,按照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但梅兰芳却演成了八上八下。梅兰芳听后恍然大悟,连声称谢。这种谦逊、视平凡人为师的态度,正是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大师的重要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渴望像大树一样高大挺拔,却忽略了小草的存在。然而,正是这些谦逊的小草,以其穿山裂石之力,塑造了一个个卓越的人物。我们应该学会像小草一样,保持谦逊和虚心,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