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人生

2024-02-22 539 阅读 0 评论
内容页赞助商

  读书的时光,无疑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苏东坡曾言:“人生忧患识字始”,而我更愿意相信:“人生快乐读书始”。因为,在书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找到了快乐与宁静的源泉。

  尽管我的父亲是个文盲,但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总是鼓励我们多读书。家中虽无藏书,但他每天要求我们背诵课文,这使我得以在年幼时便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而当我接触到现代革命的样板戏时,我更是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不仅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还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我把它们整理成一个小册子,取名为“优美词汇本”。

  读书,让我领略了生命的多彩与深邃。在书中,我徜徉于落霞与白云之间,感受生命的灿烂与寂寞。我在快乐时放歌,在寂寞时低吟。虽然生活中不乏爱的残缺,但书中的浪漫却让我在灵魂深处找到了慰藉。我深知生命的脆弱,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品味生活的苦涩,从而探索人生的真谛。

  书籍不仅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勇气。当我遇到烦恼时,我喜欢沉浸在书中,寻找答案。而往往,书中的智慧能让我豁然开朗,化解心中的困惑。在困境中,书籍更是我最坚实的后盾。《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让我在人生的低谷中找到了方向。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展现的坚强人性,以及他关于如何塑造美好人生的教诲,都给了我巨大的启示和力量。可以说,是书籍指引我走上了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读书的感觉真好。当我坐在书窗前,神游于书海之中,整个世界都仿佛变得奇妙无穷。书籍让我在面对生活的尴尬和不如意时,依然能够保持坦然和从容。它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因此,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读书这条通往智慧和快乐的道路。

  读书,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伴随人的一生。尽管我或许难以读完万卷书,但我定将深入研读那些触动我心的佳作。也许我无法成为学识渊博的女性,但我立志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略有文采的人。自古以来,读书便是人类最古老的习惯之一,中国传统中素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图书馆,作为公民终身学习的殿堂,对于推广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世纪,图书馆滋养了无数文化名人,他们视图书馆为知识的港湾、文化的载体、文明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在《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名人的成长轨迹紧密相连,他们深情地投入其中,展现了卓越的文化风采。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读书,甚至在战争中也随身携带书籍。他的好学精神被誉为“手不释卷”、“无不博览”的楷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说:“中国有三种呆子:书呆子、工呆子、钱呆子。我办了一个图书馆,叫‘书呆子莫来馆’。但为何还要图书馆呢?是为了让工呆子和钱呆子多看书,开阔视野,明辨是非。书是工具,看是为了用,为了解决问题。不可呆板读书。好书能给我们无穷益处。正如用刀需磨利,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著名学者兼作家郑振铎先生总结自己的治学经历时说:“我的学问是从图书馆里来的。”读书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他在《劫得书记序》中写道:“夕阳将下,微风吹衣,访得久觅方得之书,挟之而归,是一生一乐也!”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相遇,共同谱写了知识与智慧的篇章。一个追求知识、热爱阅读的民族,必然充满智慧和希望。

  让阅读成为习惯,提升公众的品质与素养,这是我们每个图书馆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奋斗!


转载文章请注明链接和出处:https://daybao.com/article/24.html
内容页赞助商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 0条,540人围观)
这里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