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

2024-03-29 443 阅读 0 评论
内容页赞助商

风轻扬,水波荡,轻轻掸去这一路素衣沾染的风尘。驾起一叶扁舟,穿越清秋的黄昏,只见残阳如血,沧海如幕,终于抵达这历史的古战场——赤壁。

心头萦绕着层层哀闷与遐想:“乌台诗案”带来的痛苦,皇帝谪贬的冷酷敕令,洛阳亲友的深深牵念。黄州,成为了苏轼的归宿;而赤壁,则铸就了属于苏轼的传奇。

周瑜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浮现。“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自问,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满腹经纶,胸藏治国平天下的韬略,然而此刻,面对眼前这漫漫江水,他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思绪如翅膀般飞扬,他斟满一杯酒,临江洒下,既是对逝去英雄的祭奠,也是对往昔岁月的缅怀。终于,他清醒了:与其哀叹生命的短暂,不如将遗响寄托于悲风之中,尽情领略山间之壮美,聆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顿悟。在黄州,他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人们修建祠堂来缅怀这位伟大的文人和知心的父母官。在文学的殿堂里,《赤壁赋》的华美乐章永远回荡。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赞叹:“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这一路走来,尽管艰辛坎坷,无奈重重,但苏轼从未消沉、从未失落。他永远不会去吟唱那些软绵绵的情诗和愁苦之词。

那些“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柔情只属于李清照那样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的多愁善感只适合柳永;“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仅为李煜所吟唱。而苏东坡,这位关东大汉,他只豪迈地吟唱“大江东去”,只激昂地高歌“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见证了苏东坡的崛起与不屈。在这里,他诉说着自己的豪迈与诗情不朽;在这里,他因赤壁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赋予了他豪放的灵魂,他的豪放塑造了他豁达的性格,他的豁达则铸就了他一生无畏风雨,坚定前行的人生态度。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一位文学巨匠,更是一位生活的哲学家。

苏轼的人生充满了风雨与坎坷,然而,无论他身处何方,他的名字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片天空,也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宛如千古的真理,启迪着人们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变迁,让人们学会以感激和豁达的心境去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苏轼站在赤壁之前,那曾是三国英雄竞相驰骋的战场,他如同一位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历经风雨后的坦然与坚韧,这是他对人生的真情告白。他深知在有生之年,应以美酒为伴,欣赏如画的江山,品味如梦的人生。

古人曾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梦想。虽然苏轼曾被贬至此,但他并未因此悲怆,更未愤愤不平。他选择了以“风雨任平生”的态度面对生活,深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朴素真理。于是,一道苏堤横卧于西湖之上,那是他用心灵筑起的桥梁,连接着痛苦与欢乐,忧伤与希望。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在遥远的海南岛写下的诗句。他以荔枝的甜美洗涤了官场的污浊,宁愿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品味荔枝的甘甜。这种豁达与坚韧,让他无论面对官场的风雨还是生活的坎坷,都能保持心灵的前行与升华。

《明月几时有》一词,倾诉了他在外漂泊时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尽管身处异地,他并未因此沉沦或失去信心。他让明月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人生得以升华,更抚慰了无数游子思乡思亲的心灵。他将那份豁达与温暖,传递给了每一个渴望团圆与慰藉的人们。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这位文学巨匠与人生哲学家,以他的才华与坚韧,永垂不朽于世间。他的故事与诗篇,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在风雨中坚定前行,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豁达与美丽。

转载文章请注明链接和出处:https://daybao.com/article/48.html
内容页赞助商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 0条,444人围观)
这里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