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相助王维一举登第
在开元七年(719年),年仅十九岁的唐代杰出诗人王维踏上了进京之路,参加京兆试。然而,他在事前得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此次京兆试的状元(即“解头”)人选早已内定,正是与他一同应试的书生张九皋。何以如此?原来,张九皋通过他人求助于太平公主——唐高宗之女、唐玄宗的姑母,太平公主已暗中指示试官将解头之名授予张九皋。
王维原本怀揣着凭借真才实学夺取桂冠的梦想,得知此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忧虑。于是,他前往岐王府,与岐王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王维坦诚地将京兆试官预定张九皋为解头之事告知岐王,并恳请岐王能够说服太平公主改变初衷。
岐王听完王维的叙述后,感到颇为棘手。太平公主性格刚烈,若因此事与她争执,恐将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然而,若对此事袖手旁观,让张九皋轻易夺得解头之名,他又觉得心有不甘。在深思熟虑之后,岐王终于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深知太平公主钟爱诗词,且对琵琶乐曲情有独钟。倘若能让公主见识到王维在诗歌和音律方面的非凡才华,或许能够打动她,改变原定的人选。
岐王向王维建议,回去后需做两件事。首先,从以往的作品中精选出十首佳作,抄录成册。其次,挑选一首哀婉动人的琵琶新曲,以备演奏。五日后,王维依约来到王府,岐王告诉他即将一同前往公主府。见王维衣着简朴,岐王觉得以这样的形象去见公主似乎不妥,于是取出一套华丽的锦绣衣衫,让王维换上。随后,王维携带琵琶,与岐王一同前往太平公主府。
在公主府,岐王先行拜见公主,公主设宴款待,并有乐舞助兴。此时,岐王吩咐将王维带至席间。太平公主初见王维,只见他年轻俊朗,风姿绰约,不禁好奇地询问岐王:“此是何人?”岐王答道:“乃是一位知音。”接着,他请王维演奏自谱的新曲。王维随即挥动琴弦,潇洒自如地演奏起来,大弦小弦交织成美妙的乐声,哀婉动人,令人心醉。
一曲终了,公主询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身恭敬地回答:“郁轮袍。”公主听后,赞不绝口,对王维的才华大加赞赏。
此刻,岐王对公主赞叹道:“此子不仅精通音律,琵琶技艺高超,而且就文章而言,恐怕当今世上也无人能及。”公主听后,顿时心生好奇,询问王维是否有佳作流传于世。
王维恭敬地起立,将事先精心抄录的诗卷呈上。公主翻阅着诗篇,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这些诗篇都是太平公主日常朗诵的佳作,她本以为皆是古人之笔,未曾想到竟出自王维之手。
公主对王维的才华大为赞赏,遂命宫婢将他带入内室,为他换上华丽无比的锦绣衣衫。随后,公主置办酒宴,特邀王维入席,并安排他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风生,公主不时将目光投向王维,欣赏他风流倜傥、言谈风趣的风采。
岐王见状,心中暗自欢喜,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趁机对公主说道:“近日京兆试即将举行,若能让此生担任解头,实乃国家之幸,可谓国之精英。”
公主听后,急忙问道:“为何不让他应试?”岐王解释道:“此生因未得首荐,故而不愿应试。据传闻,贵主已谕示京兆试官,将解头之位拟定为张九皋。”
公主听罢,微微一笑,说道:“哪里是我亲自安排,不过是受人之托罢了。”随后,她转向王维,郑重地说道:“此次解头之位,非你莫属,我当为你助力。”王维闻言,感激涕零,再次起身拜谢。
公主随即命宫人将试官召至府第,亲自传达她的旨意。京兆试结束后,王维果然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解头之位,成功登第。